“海南如何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关键我认为是要调整现有的海洋产业经济结构,尤其是放大第二产业也就是以临港工业为主的海洋经济比例。”1月5日下午,做客南海网的海南大学资深教授、海洋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张本在谈论海南的“海洋”机遇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张本认为,海南作为祖国最南端的岛屿省份,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管辖面积,占到全国海域范围的2/3,从地理和海洋面积来说,都可以视作国家海洋强国的前沿阵地,但目前而言,海南在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依然做的不够,亟待充分开放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
“我做了统计,海南的海洋产业里面,一次产业(渔业)、二次产业(工业)、三次产业(旅游服务业等)的比例大概是22:23:55,而整个国家的海洋产业中,这三大结构的比例约是5:47:48,也就是说海南省的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太大,第二产业太小。而要把海洋大省变成海洋强省,我认为就是要把这个比例要调整过来,即把第一产业缩小,把第二产业拉大。”张本说。
张本谈到,所谓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主要就是指以高附加值的石油化工、石油深加工高层次的加工为主导的临港产业。从他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南海的石油储量大约有230到300亿吨,相当于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此外,海南的天然气储量在全国也达到了第一位。而令人更看好的,还有近几年在南海中沙、西沙海域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600到700亿吨。因此,油气等能源资源是海南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第一大资源优势。
据张本了解,这几年,海南省在这个方面有比较大的起色,主要的临港产业区包括了洋浦、东方和马村三个地方。其中洋浦按规划到2015年,油气深加工的产值要达到将近1800亿元,东方是天然气的化工基地,产值大约可达到300亿元,马村则主要是以玻璃、光伏产业等硅材料为主的一些海洋服务产业,其产值估算也有几百亿元。
“光是这样几块加在一起就有将近2500个亿的产值,在海南省十二五末期达到3000多亿的GDP指标中,能够占到极大比例。所以,假如真正能够把这样几个工业园区建设好,我认为很有希望的。”张本说。当谈及很多人关心的工业污染对海南生态影响这一问题时,张本认为大可不必担心。
“现在的海洋化工、油气化工深加工它完全是一个环保型的产业。很明显的例子,比如说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生态条件、城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但是新加坡对面海岛上就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炼油基地,它们可以搞得好难道我们就搞不好吗?”而对于目前海南在发展临港工业尤其是海洋油气开发中所面临的掣肘与限制,在张本看来,限制首先来自于观念问题。
“一定要从传统产业转变到新兴产业,要形成一个以油气、材料、旅游、渔业、环境保护等五大产业为主的战略型的海洋产业,不能局限于传统渔业。”张本提出,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是经济发展的开放区,应该解放思想、先行而为,并大胆建议海南放开政策与环境,打破垄断现状,让民营企业参与开发油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