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08-29  来源:装备网  关注度:0]
摘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黑政发〔2006〕61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政发〔2006〕61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7月21日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装备制造业概况
  我省是国家开发建设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建立了一个基础比较稳固的制造体系。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发展现状。
  1.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558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95.8亿元,工业总产值693.1亿元,销售收入612.6亿元,利税总额31.6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5%、9%、15%、13.2%和2.2%,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长速度58.3个百分点。“十五”期末,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222%、191%、175%和232%,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6.33%、23.79%、22.41%和21.74%。
  2.技术装备研制水平提高,形成了较强的重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发电设备方面,能够成套设计制造世界当代水平的600MW级超临界火电机组、世界最大的700MW水电机组,基本具备制造1000MW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核电机组主要设备能力,合作生产了我国首台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重型机械方面,为国内石化、冶金、矿山、铁路和航空等行业提供先进的成套或关键技术装备。基础机械方面,自主设计制造五轴联动重型数控车床、超大型数控立、卧车、大型落地(龙门)镗铣床和重型压力机械。“十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行业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省科学技术奖189项。
  3.骨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2005年生产发电机2133万千瓦、电站锅炉2051万千瓦、电站汽轮机2332万千瓦,均居国内第1位,实现销售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74.7%。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综合制造能力较强,是国内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基地,2005年机器产量9.7万吨,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1%。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直升机、轻型运输机、支线客机、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和汽车、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目前,我省已在电站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矿山设备、煤矿综采设备、大型石化容器、重型压力机械、重型数控机床、精密量仪及复杂刀具、铁路货车车辆、精密高速轴承、支线客机、直升飞机、微型汽车及国防装备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尤其是发电设备、重型装备、大型和超大型数控机床、国防装备的制造水平和能力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效益低。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及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均排在全国第19位左右;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产利税率、工业增加值率及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在全国处于第21至26位的水平。2005年全行业盈利仅13.8亿元。
  2.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微观基础薄弱。体制和机制问题仍是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国有资本比重较大,多数国有企业仍未摆脱历史包袱沉重、社会负担大、技术装备落后的困境,部分行业排头兵企业在行业中的位次逐年下移。随着行业景气上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紧迫感不强。民营企业规模小,对拉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作用不明显。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整体竞争力下降。我省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长期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少,导致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主要设备数字化、工艺路线柔性化程度极低。部分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装备,由于技术进步速度慢,优势正在减弱。同时,新兴装备产业化进程缓慢,造成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4.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尚未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装备制造业组织形态尚未摆脱“大而全”、“小而全”、追求内部配套,社会化分工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存在着重主机、轻配套,重产品、轻零部件等倾向。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在市场经济观念、对外开放观念和改革观念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僵化。二是装备制造企业,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企业中多数是在“一五”期间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积累了诸多问题。三是投资规模小,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四是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工人队伍萎缩,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比重逐年下降。五是缺乏能够发挥技术开发、产业组织龙头作用的骨干企业,尤其是缺乏具有大型工程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不能有效地实现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间的纵向协作及中小企业相互间的横向协作。六是为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的企业少,配套企业自身装备能力和工艺水平低,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和满足主机企业的配套要求。七是装备制造业中服务业发展缓慢,物流业不发达,特别是没有出海口,许多重大技术装备不能在省内工厂组装制造。


  二、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制造业及其服务领域的发展出现了产业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产品绿色化,参数极端化,生产过程柔性化,需求个性化,服务专业化等趋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国际产业正在加快向我国转移,纷纷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这就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参与较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创造了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党的十六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提高对重大装备的需求。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新增3000至3200万千瓦的高参数、大容量、低污染发电设备,建设超大型煤炭基地需要200套高效综合采煤设备;未来十几年将需要四、五十套60万吨/年以上规模的乙烯成套装置;煤炭、天然气、原油、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量的剧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油气运输管线设备、大吨位船舶、干线飞机、重载列车、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能源汽车提出了大量需求;发电设备、航空航天产品、船舶制造业对高精度、大型专用工作母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高精度、高速及微米/纳米制造装备也产生了巨大需求;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高效用水设备、粮食作物机械和优势经济作物机械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些领域大部分是我省的优势和特色装备,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我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作为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在我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明确把东北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列为振兴老工业基地重点建设的“六大基地”之首。我省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发挥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也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我省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投资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可以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其他主要世界制造中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全面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发〔2006〕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成套水平及自主化能力为宗旨,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优势产业群,加快重点行业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化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开放促振兴,积极承接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和资本转移,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国际、国内合资合作,不断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制造,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和企业改组等方面,由市场机制决定和选择,鼓励企业通过竞争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强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增强企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信心和责任感,调动和激活人才、资产等经济要素,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能。充分抓住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坚持重点发展与配套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提高现有装备的成套能力和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巩固重大成套装备的主导地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若干重点优势领域,实施重点突破,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成套能力,研制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的基础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大批量生产体系,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石化容器、煤矿综采设备、经济型汽车、民用飞机、数控机床及工量具等若干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建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建设和完善发电设备、重型装备等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0年,力争把我省建成国内一流、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大装备制造集中地。
  1.总量目标:“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
  2.能耗目标:力争“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单位能源消耗降低20%。
  3.结构调整目标: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形成2至3个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左右,8至10个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重点企业建立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