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管道同行——访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09-04  来源:石油与装备杂志  关注度:0]
摘要: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49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他放弃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49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他放弃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今,在老人办公室悬挂的中国管道图上,建成的管道已经纵横交错,像一张大网。  

     这位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国管道发展历程的老人,就是国家级设计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管道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曲慎扬。     

      钻井套管和泥浆泵,造就第一油路      

  从国内第一条长输管道到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他是中国管道从无到有、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见证人。中国版图上已建及在建的所有重大长输管道,几乎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参与建成的管道累计长达9000多公里,占中国管道总长的三分之一。他的工作经历,就是一部中国管道的发展史。

  1952年,曲慎扬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来到北京石油学院开始了教师生涯。1957年的一天,学校领导找到他,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任务。当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也没能查到有关管道建设的资料。就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可以找一下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管理局的翁心源。

  很幸运,翁心源,一位对中国管道未来充满期盼的老专家,把自己参与编写的一本抗战时期准备筹建、但没有建成的印度至中国陆上军用管道设计资料,慷慨地交到曲慎扬手上。尽管全部是英文,但对曲慎扬来说,如获至宝。对这件难得的宝贝,他废寝忘食地边阅读边翻译。多次往返于北京和西北大戈壁,借助计算尺一边一边地计算,他终于完成了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图。

  曲慎扬回忆说,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建设管道的专用设备和材料,只能因陋就简。管材是钻井用的套管,泵是钻井用的泥浆泵,动力用的是柴油机,管线只有100多公里,管径很小,输量只有几十万吨。

  我国管道建设真正上规模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大规模开发以后。曲慎扬被抽调到东北,成为主要设计人员。

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在工程领导小组"抢、闯、好"(抢时间,在干中学、学中干;闯出一条建设长输管道的路子;要确保工程质量,把管道建设好)的行动方针指导下,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传统,以野战为乐、艰苦为荣,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克服重重困难,从收集、整理、计算、确定工艺参数到绘图,仅用半年时间就交出了全部设计图纸,保证了整个工期。曲慎扬说,这是一段令他非常难忘的岁月。

    拿来主义,学以致用

  1986年建成的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是中国管道实现密闭输送、自动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使我国管道建设达到了国际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对中国管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国内管道行业树立了技术样板,获得了中国管道设计的最高奖---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它的设计负责人就是曲慎扬。

  1983年的一天,加拿大著名石油城——卡尔加里机场停机坪,走过来七八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带队的是曲慎扬。此次到加拿大只有一个目的,与NOVA公司合作,进行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的初步设计工作。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是管道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第一次走出国门,与国外公司进行设计合作。曲慎扬担任了工程设计的总工程师。

  在加拿大6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外公司先进的电脑软件,快捷准确的电脑计算,生动形象的电脑制图,以及先进的密闭输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一切都给曲慎扬心灵上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强烈震撼。

  曲慎扬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他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国外公司先进的设计技术都装进自己的脑子带回去。他抓紧一切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这次合作,曲慎扬收获颇丰,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东黄复线的初步设计工作,而且还学到了不少国外公司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他同行的技术人员说:"归国人员的行李,数曲总工程师的最重。在他的行李中,装的都是一本本厚厚的学习笔记。"

  1986年7月,是曲慎扬最难忘的日子,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正式投产了。尽管这条管线只有240公里,但它的意义非同寻常。这项工程的设计,不仅获得了管道局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且摘取了中国管道工程设计的最高桂冠——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从此以后,密闭输送、自动化控制开始在国内管道建设中广泛应用。

  曲慎扬说,正是从那时起,管道勘察设计院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购买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重点解决计算问题,兼顾制图,力争做到从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的主要计算和制图全部都由计算机完成,并首次提出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踏勘选线的方法。管道设计开始向多功能、全方位方向迈进。

深受国外管道先进技术触动的曲慎扬,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消化、吸收、应用和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上。在他的书柜里,光英、俄词典就有20多本。由他主编的《原油管道工程》及《原油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手册》,成为国内管道设计人员必读的书籍。

  西气东输,一丝不苟

  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以多项中国管道建设之最,成为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使我国的管道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以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大型管道之列。已经74岁高龄的曲慎扬亲自挂帅,毅然出任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跨入新千年,中国管道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涩宁兰、兰成渝、西气东输、忠武线、冀宁联络线等颇具规模的管道工程的相继建设,逐步形成了中国版图上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管道输送介质日益多样化,由最初输送原油,到输送成品油、天然气、矿浆、煤浆;管道里程由几百公里,上升到4000公里;管径也由早期的720毫米,跃为1016毫米。所有这些变化,都深深地印在曲慎扬的脑海里。

  当西气东输设计联营体的领导征求他的意见,问他能否出任西气东输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能参加西气东输建设,一生足矣!"

  初步设计文件近百册、500余万字,这位当时已74岁高龄的老人为了尽快、尽细地审阅这些文件,很少走出办公室。因为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好,白天办公室里也要亮着灯,每看一张都要借助眼镜和一副放大镜,头差不多都要挨到纸上。曲慎扬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领导和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劝他要多注意休息,重要的文件把把关,一般性的文件就不要看了。曲慎扬却说:"没有一般性的文件,所有文件都重要。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马虎不得,凡需要我签字的,都必须要看。"

  除了整个工程设计的把关,曲慎扬亲自主持了西气东输大江大河穿越方案的设计。他患耳后三叉神经痛已经有七、八年了,经常疼痛难忍。主持西气东输设计以来,每天要吃四次药。2002年4月15日,他到上海主持江河穿越工程研讨会,疼得实在坚持不住了,会议结束后,自己悄悄到上海瑞金医院做了手术,全身麻醉,手术整整进行了8个小时。

  曲慎扬住院,没有告诉任何人。事后他说:"公司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大家去做,不能影响工作。"他住院一周,没有痊愈。为了攻克黄河穿越的难题,老人贴上药布坚持工作。由于伤口感染,造成严重化脓,左耳肿得变红、变硬,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他就在病床上坚持审阅设计文件,解决设计难题。耳朵疼睡不着,他就半靠着,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图纸,累了就换换手。

  就这样,曲慎扬在病床前审核了一张又一张图纸,确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仅整体调峰分析计算就有40多次,上百个方案,提供5个正式报告。病情刚一好转,他又急忙出院,跟年轻的设计人员一样,起早贪黑地工作。在初步设计提交的关键时刻,他甚至一星期吃住在办公室。在他的主持下,摞起来近2米高、上百册、500多万字的西气东输工程初步设计终于完成了。 

  曲慎扬说:"由于没有经验,我们在做初步设计方案时对起伏大的地段均采用了弯头连接。后来调研发现,西气东输这样的大口径管道所需要的弯头数量,即使全世界加工厂家一起生产也赶不上工程进度。"尽管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但从他说话时略感遗憾的语气中,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这件事情对老人的影响。  

  曲慎扬很乐观,他说:"只要我能动,就一直干下去。"他希望中国再多几条像西气东输这样的世界级管道。"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赶上当今世界管道的领先水平。"这是曲老的希望,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 (作者 张杰)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