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情况介绍
2003年底,陕西省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编制了《陕西装备制造业振兴纲要》。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下发后,陕西省政府积极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陕西省贯彻落实国发〔2006〕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推动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在企业重组改制、自主创新能力、重大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基本情况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比较雄厚,具有较强实力。截至2006年底,陕西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725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总资产156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44亿元,销售收入980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22%、23.94%和23.02%。近三年,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高于2001~2003年均增速9个百分点。目前,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陕西省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特别是在飞机制造、航天动力、高压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二、贯彻落实8号文件,研究部署振兴工作
2006年6月,国务院在西安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陕西省根据会议精神对贯彻落实国发〔2006〕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做了进一步的修改,经陕西省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形成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同时编制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陕政发〔2006〕38号文一并印发实施。
2006年10月,陕西省成立了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由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省发展改革委下设办公室,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陕西省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6〕8号文件和全国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陕西省《关于加快实施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意见》,并提出通过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壮大20个企业集团、构筑8个产业集群、完善50个研究中心,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会议安排部署了陕西省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表彰了装备制造业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三、提出重点突破领域,确定振兴发展目标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和《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陕西省按照"突出重点、重在改革、大力创新、政策支持、政府引导"的总体思路,选择了飞机、航天设备、输配电成套设备、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专用设备制造等8个关键领域,作为实现重点突破领域。陕西省明确了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目标:到2010年,陕西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20%,占陕西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6%提高到12%,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西安、宝鸡、汉中等地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和集中地;重点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2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综合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逐步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和基础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格局。
四、加快企业改组改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陕西省重视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工作,先后完成了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组建工作,加快西电公司整体改制工作,推进延长石油集团参股陕汽集团,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改组改制中体制机制得到改善。同时,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力度,2005~2006年,陕西省技术改造和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及陕南突破发展资金支持装备项目29个,共安排资金1.17亿元;2006年度新设立的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安排项目18个,安排资金1亿元;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通过举办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论坛,开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调研,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工作。
五、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
目前,陕西省拥有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装备制造业占8个,1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装备制造业占80%以上。陕西省成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原始创新开展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提供了平台,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在输变电、航天、移动通讯设备等方面一批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民用飞机在基础建设、软件设计、加工制造等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制造技术得到提升,目前,已完成了ARJ21-700支线客机设计,进入部件生产制造阶段;新舟60涡浆支线客机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航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参加载人航天飞行和各种卫星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利用航天技术研制和开发卫星及星载设备,卫星地面应用设备获得重大发展。西电公司是国内惟一能够提供±100千伏以上直流输电成套技术与成套设备、±55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设备的企业,目前,正在全面开展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制和生产;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出了我国直流输电急需的光控和电控两种6英寸4000安、8000伏的特高压大功率晶闸管。西安煤矿机械厂研制生产了我国首台特大型年产800万吨2210千瓦交流电牵引采煤机。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轴流压缩机和能量回收装置(TRT)国内市场占有率98%,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套)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用轴流压缩机和能量回收装置。
六、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建议
近年来,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与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加快振兴陕西省乃至全国的装备制造业,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快研究制定落实8号文件配套政策
国发〔2006〕8号文件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四部门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7〕11号),但缺少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而且国发〔2006〕8号文件中诸如重点领域装备技术政策,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强进口设备管理办法等迟迟没有出台。建议国家加快研究制定落实8号文件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
(二)设立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
前几年,国债专项资金在全国工业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及重大装备自主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其中大部分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地区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0%补助也获得了很大的支持。目前,随着国债专项资金逐步淡出,陕西省工业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总量在不断减少。国务院国发〔2006〕8号提出国家在年度投资安排中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在设立专项资金时要有一定的规模,并对国务院国发〔2006〕8号明确的16个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三)老工业基地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西部的关中、成渝地区基础雄厚,特色明显,已经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但历史包袱沉重,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为充分发挥现有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和优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西部装备制造企业的历史包袱问题,给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的政策支持,并在重大项目布局、专项资金引导方面予以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加强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应用协调工作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陕西省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自主化工作的指导,优化配置市场和技术资源,力争"十一五"期间使陕西省的一些重大先进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如陕鼓集团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用轴流压缩机和能量回收装置,西电公司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同时,加强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等的协调力度,研究制定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办法。
(五)请求国家将大型飞机研制总装布点陕西
陕西省是全国最为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综合实力约占全国航空工业的1/3,集大中型飞机研发、制造、试验、试飞鉴定、产品支援和教学为一体,其有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经过近10年的努力,陕西省航空工业已掌握了研制大型飞机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大型飞机研制提供了良好平台。在陕西实施大型飞机项目的研发和总装等主体工程,有利于产业聚集,发挥已有优势,缩短研制周期,减小投资风险;有利于利用多年来飞机研制和国际合作的经验,通过军民机技术的相互借鉴,促进大型飞机研制的自主创新;有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协调发展。自主研制大型飞机,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陕西省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请求国家把大型飞机研制总装布点陕西,确保这一战略目标顺利实现。(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