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预付费被否 中俄天然气谈判重在价格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7-13 中国网 关注度:0]
摘要: 中俄天然气谈判又起波澜 7月12日,俄罗斯《新闻报》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希望在2012至2015年获得中国提前支付的400亿美元预付款,在开始天然气供应后的30年里等额返...





    中俄天然气谈判又起波澜



     7月12日,俄罗斯《新闻报》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希望在2012至2015年获得中国提前支付的400亿美元预付款,在开始天然气供应后的30年里等额返还。该报道称,预计2015至2016年俄气将向中国供气。



    “我们肯定没有收到俄方类似通知”,当天有中石油总部人士说:“而且现在价格未定,即奢谈预付款,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接近俄气的中介机构人士也认同这种说法,“中方不缺气,因此不会轻易答应这种要求;更何况,我问过俄气在北京的人,他们也表示从未听说过这种传言”。



    在她看来,随着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及缅甸等地资源的落实,未来十年内地将陆续拥有几百亿立方米/年天然气资源,因此中方短期内不缺资源;“当然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讲,四面八方皆有气源总是好的,没人把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俄方也一样”。



    想翻版石油谈判?



    《新闻报》称,目前中俄双方谈判的症结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俄方希望中方支付的预付款,“中俄双方气价分歧的差距已缩小到65美元/千立方米,预付款的利息将是中方获得天然气价格折扣”。



    这似乎是中俄石油管道谈判的翻版,只是2009年中俄石油谈判时,油价是早已确定的,而此次的气价却还是未定之数。



    2009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以对华石油供应为条件获得了250亿美元贷款,这部分贷款实质上等同于预付款,因为俄罗斯石油公司将用对华原油出口所发生的费用抵偿贷款。



    “通过这种方式,俄通向东方石油管道的资金才得以落实。”上述中石油人士称。



    然而天然气的谈判显然还未到这一步——气价尚未落实,该付俄方多少预付款呢?



    据了解,天然气不像石油,在全球拥有Nymex、布伦特及迪拜等以期货、现货模式存在的国际价格,天然气往往是买卖双方一对一的价格谈判;即便是近年来LNG贸易模式出现,统一的国际天然气定价模式仍未出现。



    中俄两国已经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谈判,但一直未能就价格条款达成一致。



    “对于中方来说,中亚资源、缅甸资源和国内资源已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而俄方也有巨大的欧洲市场需要满足,因此双方都不着急。”有知情者说。



    上述俄气的消息源也证实了这点。



     “西三线和西四线的资源都来自中亚,那都是年输气量几百亿立方米的大项目,中缅管道年输气量也达120亿立方米,因此中俄双方都在抻着——时不时有些假消息冒出来,那往往是给予对方压力的战术,俄气的人都说不用理睬(预付款的传言)。”上述接近俄气的人士称。



    来自北京消息称,目前中俄天然气谈判是双边政府着急,并不断给予各自企业压力;而负责谈判的俄气和中石油并不急于进行妥协。



    中石油并不着急



    事实上,中石油“抻着”的本钱源自在周边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地获得的资源突破,否则国内“气荒”将年年上演。



    易贸资讯的数据显示,由于国际油价高企,天然气的能源替代效应显现,我国天然气需求迅速飙升,至2010年已达1050亿立方米/年以上。



    “为此国家发改委调整了天然气发展规划,计划到2015年消费量达到2600亿立方米。”有知情人士称。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维持在千亿立方米/年上下,由于需求增长过猛等原因,常规天然气产量短期内很难再有大的增长;而被国家发改委寄予厚望的非常规天然气,2015年也只能实现150亿立方米/年产量,缺口依然很大。



    为此,2008年中石油启动了西二线工程,每年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300亿立方米,未来还将提升至400亿立方米,该工程已于今年7月全线 贯通;根据计划,2012年中缅天然气管道也将投产,每年将120亿立方米缅甸天然气输往滇黔桂等我国西南省份;未来中石油还计划启动西三线和西四线等工 程,以便更好满足华南、华东等天然气需求旺盛的地区。



    然而,中石油并不敢大规模进口天然气,因为在国内现有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下,中石油进口的越多,亏损的也就越多。



    据了解,目前通过西二线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在霍尔果斯口岸天然气到岸价即达2.2元/立方米,上海市民用天然气价格仅为2.5元/立方米。这意味着如果哈气通过数千公里管道输往上海后,中石油的管道毛收入尚不足0.3元/立方米,其承担的亏损将数以亿计。



    “目前来自缅甸、中亚的资源,其价格我们已经很难承受;而俄气的价格和数量远非前者可比,如果贸然同意,那么它造成的损失又有谁来承担呢?”上述中石油人士 称:“如果不进行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那么我们肯定不愿进口天然气资源;要施行气价改革,那么CPI又将承受极大的压力,我认为今年(谈判达成一致)没戏”。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