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70亿美元收购BP告吹 当事双方各执一词
历经近一年的“长跑”,中海油下属合资公司收购
英国石油公司(BP)阿根廷资产的交易终告失败。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年间,BP受益于国际
油价上涨,逐步从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困境中走出,因此交易的失败其实早在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联想到当初中铝收购力拓也是因拖延时间过长、收购的各种有利因素变化而失败,专家提醒:中企在海外并购中要注意掌控节奏。
>>事件
中海油收购BP资产失败
昨天,中海油宣布,下属合资企业Bridas已经终止了从BP收购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泛美能源公司60%权益的交易。泛美能源是阿根廷第二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第一大原油出口商。
2010年3月,中海油下属中海油国际有限公司斥资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全资子公司Bridas50%的股权,使Bridas成为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已经持有泛美能源40%的股权。同年11月28日,Bridas与BP签署协议,以约7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P持有的泛美能源60%权益。
此次交易的失败意味着,中方在阿根廷最大投资、BP能回收到的最大一笔资金悉数成为泡影。据悉,BP是为筹措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的巨额赔偿资金而出售上述资产的,而这一投资则是中方首次介入BP在全球的出售资产行动。
>>探因
当事双方各执一词
这一双赢的交易为何会以失败告终?昨天,BP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在交易关闭前,我们的进程就已经被屡次拖延,Bridas此前一直没有获得阿根廷反垄断部门和中国监管层的批复。按照条款,应该由Bridas负责获得有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BP称,由于Bridas决定终止交易,BP将不再与其就本次交易进行讨论。交易失败后,BP将偿还Bridas此前支付的35亿美元定金,并另外向Bridas支付7亿美元作为补偿。BP称,支付上述款项不会影响BP的资本负债水平。
BP还在声明中称,泛美能源是很好的资产,公司“高兴地看到再次获得这些宝贵资产的长期所有权”,目前公司资金实力及国际贸易环境均有改善,目前的资产剥离计划侧重于出售非战略性资产。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BP持有现金18亿美元。
不过,Bridas并不认可BP的说法。Bridas在其发布的声明中称,阿根廷和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一收购。公司决定终止谈判,一方面是出于法律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认可BP在交易中的一些做法。
Bridas没有具体言明不认可BP的哪些做法。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BP在后期交易中积极性不大。由于去年收购协议达成时,BP身陷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索赔漩涡,不得不出售资产筹措资金,使得收购价格较低,而目前逐步走出困境的BP已没有强烈的意愿继续推动交易。此前,BP首席执行官BobDudley也声称,泛美能源不是BP非常渴望出售的资产,而且去年出售协议订立时油价要比现在低很多;BP虽然仍希望完成这一交易,但即使完不成也不要紧。
据中银国际分析师刘志成介绍,粗略计算,Bridas对泛美能源的收购作价为9.1美元/桶油当量,这一作价低于中海油成立合资公司Bridas时10.6美元/桶油当量的作价水平。而从
国际油价看,去年11月28日,纽约油价和伦敦油价分别在85、87美元/桶左右,而今年11月4日则分别涨至94、112美元/桶左右。
>>
影响
中海油股价应声下跌
交易失败会否打乱中海油在拉丁美洲的战略部署?对此,中海油方面昨天表示不会。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杨华称:“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此前我们很愿意通过该交易加强与BEH的合作并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阿根廷的业务。未来,中海油将继续寻找能为公司长期及短期发展创造价值的海外机会。”记者了解到,交易终止后,Bridas将按照原来的合作管理模式,继续保持其在泛美能源的股份。
不过,昨天中海油股价上午大跌近4%,到下午收盘时跌2.23%。投行也纷纷下调中海油的盈利预期,其中高盛发布报告称,泛美能源在南美有不少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活动,收购将使中海油在拉丁美洲的石油及天然气资产显著增加。然而,由于交易告吹,高盛分别将中海油2012年及2013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2%及4%。
■
专家点评
海外收购须掌控节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能源战略专家夏义善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阿根廷在内的拉美地区各国与我国关系友好,我国在当地的投资不太可能遇到政治障碍。根据其多年观察,在我国能源企业海外收购的失败案例中,原因虽有政治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商业因素。安永全球矿业和金属行业主管合伙人麦克·艾烈特也表示,如果海外收购拖延时间过长,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变动因素。众所周知,中铝对力拓的投资正是因为拖延时间过长导致收购失败。
夏义善表示,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资源,进口有两个途径:贸易油和份额油。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取得海外区块自己开采、拿到份额油是相对安全的。与非洲和中东相比,拉美是比较稳定的地区,各国政府与我国政府关系友好,所以中国能源企业不会因为此次失败而放弃在该地区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