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快页岩气开发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9-19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据了解,山西省页岩气储量较为丰富,具有较高开采价值。目前,山西省各方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快推进页岩气开发步伐。 开采价值 山西省十大能源企业之一、气化山西骨干企业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据了解,山西省页岩气储量较为丰富,具有较高开采价值。目前,山西省各方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快推进页岩气开发步伐。

开采价值


    山西省十大能源企业之一、“气化山西”骨干企业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新能源”)董事长梁谢虎说,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未来很可能引起“页岩气革命”,带来中国能源新格局。鉴于页岩气潜力巨大的前景,2011年开始,国新能源和中国石油大学对山西省页岩气进行了先导项目的研究,研究发现,山西境内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具有页岩气赋存特征。

    据介绍,国新能源和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与有关地质勘查部门交流探索、查找资料,到矿区寻找油页岩样品,在此基础上精密分析,确定页岩气的位置,取到了含气页岩样品。通过分析页岩矿物组成、页岩脆性、总有机碳含量、有机成熟度等指标,确认山西省境内的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岩石力学性质较有利于开发。

    山西页岩气先导项目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韩国庆说,通过国内外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地质特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有利区页岩气资源量大致为1.43万亿立方米,约为全国总储量的4%,沁水盆地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大致为0.65万亿立方米,从目前抽样监测结果看,这些地区的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有机成熟度、页岩脆性等相关指标都符合大规模开采条件。其中大宁-吉县-乡宁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有利区,寿阳-沁源-屯留为沁水盆地有利区。

    今年3月16日颁布的发展规划(2011-2015),山西未列为勘探开发重点。韩国庆表示,山西省的页岩气储量和可采量在全国范围来看不算很丰富,但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加快开发


    页岩气作为新型的清洁低碳能源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学科、新产业,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山西省最早开展页岩气资源研究的企业,国新能源超前布局页岩气产业。

    据介绍,2010年国新能源在制定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时,将布局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提出持续、深度跟踪页岩气产业发展动态,争取获得资源开发权,开展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工艺研究,促进山西省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和政策研究,在条件具备时推进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

    国新能源认为页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梁谢虎说,页岩气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异军突起的能源生力军,对缓解油气资源短缺、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改变能源结构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对富煤、缺油、少气的山西来说,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资源。

    “美国页岩气相关开发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山西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富集规律等诸多复杂性决定了山西页岩气勘探开发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经验,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从山西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研究和探索适宜的勘探开发模式,”梁谢虎说,国新能源将按照“资源勘察、初探、先导试验、先导生产测试、商业性开发”的模式逐步开展工作,力争获得页岩气矿权,抢占资源先机,并通过与美国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尽快实现山西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健康发展


    为加快推进山西省页岩气开发利用研究的基础工作,今年7月,国新能源发起山西省页岩气开发利用研讨会,美国能源安全研究伙伴副总裁肯特•佩利等专家应邀前来讲课。肯特•佩利表示,页岩气改变了美国天然气的供求关系,相信会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山西页岩气开采技术比较复杂,地质条件和运营条件也具有挑战性,和美国25年前的情况类似。”肯特•佩利说,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国家政策、地理构造、跨行业合作、早期实验数据的获得以及政府和业界的信息共享。

    韩国庆领导的研究团队认为,山西省页岩气开发过程有几个问题、启示值得引起重视、借鉴:

    一是山西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选区急需开展。二是技术攻关创新、引进和国际合作需加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是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最可靠的途径。三是建立健全页岩气开发政策及法律法规。

    页岩气作为新型能源资源,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目前尚未建立。有关方面应根据中国国情深入研究和探讨包括矿业权、页岩气价格、税收、专项研究基金、市场准入资格、环境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未雨绸缪,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引导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发展。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