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核电强国梦,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就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而言,还不在于技术和资金本身,而是获取社会舆论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因去年春天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而停摆的中国核电建设已重新启动。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讨论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对“十二五”后三年加快在建核电机组建设进度,及新核电项目选址限定等重大社会关注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国务院对已在建核电机组的复工提出了“稳妥把握、稳步推进”的八字方针。对已经领到出生证、有待“十二五”后三年开工的20座核电机组,国务院明确提出“新开工核电机组的安全标准,必须全部符合国际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这意味着,随着核电安全门槛的明显抬高,新开工机组的投资预算也将大幅提高。而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
国务院还设置了临时性限入门槛。凡已经领到出生证的内陆核电机组,“十二五”后三年继续限制开工,也暂不在内陆地区安排新的核电机组建设项目,这显然是出于安全上万无一失的需要:眼下,全球三代核电机组及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虽已得到确认,在建三代核电机组也不仅仅分布于中国,但问题是,目前已投入正常发电的三代核电机组全球还没有,换言之,三代机组的安全特性和相应的三代核电安全标准,均未经受过运营考验。假如把这样的机组安排在内陆地区,一旦出现核泄漏,其救灾难度和灾难损害程度都将大于沿海地区。当然,国务院并未把内陆开建核电机组的大门关死。若干年后,譬如“十三五”后期,当三代核电机组安全特性经受过初步运行考验后,也不排除政策的再行松动。
核电建设虽已重启,福岛核泄漏的阴霾远未散尽。中国究竟该不该成规模发展核电,现有的核电安全隐患是否已全部得到了整改,以及未来中国核电在电力大盘中应该占据多大比例等一系列社会焦虑,难免随着重启核电消息的发布而再度引发争议。
时至今日,中国目前只是个典型的核电小国和弱国。根据国新办近日所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披露,眼下中国核电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1.8%,远远低于14%的世界平均水平。然而中国能源结构的极不合理,火电的减排压力及对大气重度污染,电煤长距离运输的困难程度,以及电煤开采量受资源总量实质性制约所导致的产能已逼近极限的严酷现实,迫使中国不能不将未来的电力需求建立于开发建设成本远高于火电的核电。有鉴于此,从“十一五” 起,中国核电建设才不得不进入“快步小跑”的历史新阶段。
由是,从“十一五”后期始,中国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一核电在建国”。迄今,中国在建核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已逼近全球在建装机容量的40%。如果算上“十二五”后三年拟开建的机组,以及“十三五”规划开建机组,这一比例无疑还将继续提升。
以上海电气为主打,本市已成我国第二、第三代成套核电机组建设的龙头城市。大力发展核电成套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业,是市委、市政府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重点扶持。重启核电,对上海乃至整个国家的先进制造业上台阶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实现核电强国梦,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就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而言,还不在于技术和资金本身,而是获取社会舆论的广泛理解与支持。这就是之所以要提出重启核电迫不得已、安监升级务必当真的缘由所在。
所言“当真”,是因为核电安全不能试错,一旦“错”了,它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将远远超出诸如高铁事故及其他的重大工程事故;是因为在现阶段甚至于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缺乏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安全机构”参与对核电机组选址、建设和运行的环评和安监。我们目前甚至还缺乏建立和培育“第三方监督”的体机制条件和氛围。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核电安全的监管还将继续依赖“自已监督自己”。所以对“务必当真”决非民意期待,而是环评和安监的必须。而要取信于民,一切之一切,又首先取决于环评与安监信息对社会的公开、透明与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