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发展探索“中国道路”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1-11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关注度:0]
摘要:   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供应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锁定了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物质能十二五发展目标得以明确。   《规划》提出...

  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供应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锁定了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物质能“十二五”发展目标得以明确。

 

  《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产业化程度低成发展瓶颈

 

  “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为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5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 1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但记者了解到,实际完成量分别为550万千瓦、130亿立方米、50万吨和50万吨。

 

  “‘十一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取得较大进展,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燃气、成型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并举,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技术装备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不难发现,除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外,另外几种利用方式完成情况并不理想,生物质能成为唯一个没能如期完成‘十一五’全部指标的新能源产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对此,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会理事长周大地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虽然在“十一五”时期生物质能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生物质资源分散、加工转换技术难度大,市场化发展环境尚未建立完善,生物质能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农林生物质原料具有分散性和季节性特点,目前原料收集主要依靠人工和小型机械,运输主要依靠通用运输工具,缺乏完整的专业化原料收集、运输、储存及供应体系,收储运效率低,难以满足生物质能规模化利用的需要。”周大地指出,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装备处于起步阶段,转换效率亟待提高。

 

  此次出台的规划也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能项目的专业化、市场化建设管理经验不足,产品、设备、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等方面的标准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生物质能项目产业化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原料收集困难和产业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国内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解决这两个处于产业链两端的难题,记者注意到,《规划》明确提出 4项重点任务,从加快生物质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进先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组织生物质能推广利用重点工程、加强生物质能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由冷转热”发展需遵循市场规律

 

  “城市名片”,这个一度让各地争夺的光伏冠冕,现在已悄悄转换到生物质能产业上来。

 

  《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期末,生物质能产业将新增投资1400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000亿元,提供360万个就业岗位,农民年收入增加180亿元。据有关专家推算,13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意味着“十二五”末要增加500至700个生物质能发电厂。

 

  “世界范围来看,生物质能源已成为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尽管目前太阳能、核电、风电有先行一步的趋势,但探索发展生物质能的‘中国道路’,也日渐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焦点。”在周大地看来,生物质能已经被寄予改善农村居民用能状况,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朝阳产业。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更展现了我国坚定不移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的决心。规划明确,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在交通领域扩大替代石油燃料的规模。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出现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新型生物质能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

 

  此外,规划提出将继续完善国家财  税等支持政策,保障上述目标的完成。对于生物质发电项目,继续给予优惠电价支持。对于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涉及农村生活用能的生物质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对此,孟宪淦认为,作为唯一与农民产生直接“关系”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能有效避免与城市工业用能争夺资源。但同时,也要吸取光伏产业起步时的教训,摆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从政府主导归位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冷转热”的过程中,防止引起新一轮的资本追逐和盲目投资热潮。

 

  生物质原料收集难度大、燃料供给不稳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生物质电厂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周大地认为,从成本和可行性方面考虑,生物质能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长远来看,应该根据各地生物质资源条件和用能特点就地利用。比如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中东部地区,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周大地说。

 

  “生物液体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要合规处理和达标排放。垃圾焚烧发电要合理选址,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防止有害物质排放。”孟宪淦提醒,生物质能项目措施不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做好防止二次污染的工作,加强环保评价和监测管理,全面发挥好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