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际石油价格中的地缘政治泡沫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1-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注度:0]
摘要:   回顾2012年,石油市场对来自伊朗方面的风吹草动一如既往地敏感。从年初美国对伊朗进行新一轮金融制裁到7月份欧盟对伊朗原油采取禁运,再到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及以色列扬言要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   这些地缘政治...

  回顾2012年,石油市场对来自伊朗方面的风吹草动一如既往地敏感。从年初美国对伊朗进行新一轮金融制裁到7月份欧盟对伊朗原油采取禁运,再到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及以色列扬言要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

 

  这些地缘政治危机一次次推高石油价格。那么美欧对伊朗的制裁成效如何?伊朗对于石油市场有多重要?在制裁压力下伊朗国内又将会出现怎样的变数?

 

  新一轮制裁致伊朗石油产量下滑

 

  美国的制裁显著地削减了世界其他国家同伊朗之间的石油贸易。据公开信息,截至2012年9月底,与伊朗能源部门存在商业往来的42家公司中仅剩下了7家,其中包括3家印度公司、2家中国公司和1家韩国公司,尚有5家其他公司无法明确联系。

 

  尽管出于石油市场的稳定和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的制裁法案中规定了美国总统可以选择豁免那些显著削减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或公司,目前,有 17个国家得到了美国的豁免,其中一些亚洲国家(如韩国)也已经恢复了从伊朗的进口量,但是这些国家今后从伊朗的原油进口将完全依赖于美国的豁免,而非依据自由贸易的原则,这增加了伊朗原油向亚洲出口的不稳定性。

 

  欧盟禁止其成员国进口伊朗原油,这迫使原本进口伊朗原油的欧盟成员国转向其他原油产区。同时,欧盟禁止为伊朗原油船运提供保险,这也对伊朗原油出口造成很大打击。由于船东互保协会(P&I Club)成员大多数位于欧洲,它们在欧盟的禁令下已经停止为运输伊朗原油的油轮提供担保。而按照现在的原油价格,一艘苏伊士级油轮满载的原油价值就可以达到1.2亿美元,所以如果没有保险,船运公司不敢轻易将油轮发向伊朗。

 

  力度空前的美国和欧盟制裁对伊朗的原油生产和出口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虽然伊朗官方的石油生产数据在一年内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市场数据表明,伊朗的原油生产已经从2012年初的350万桶/天下降到11月份的270万桶/天的水平,考虑到伊朗自身200万桶/天左右的原油消费,在最乐观的估计下,伊朗原油出口也减少到了100万桶/天,这相比于2011年减少了50%。同时,伊朗的原油出口所带来的收入也相应减少。伊朗经济部长沙姆斯丁·侯赛尼在近日表示,由于制裁,伊朗的财政收入已经减少了50%。

 

  伊朗对世界石油市场重要性

 

  从储量上看,伊朗拥有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储量和第三大的天然气储量。但伊朗的石油产量和其储量并不匹配。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的石油产量就再也没有超越上世纪70年代600万桶/天的水平,即使按照2011年伊朗的原油产量数据,其只占到全球产量的5%(400万桶/天),出口量也只占到全球石油贸易的4%(225万桶/天)。

 

  目前,沙特的有效剩余产能为230万桶/天。沙特的剩余产能基本就可以弥补伊朗原油出口完全中断的缺口。而同时考虑到西半球的原油产量增加、伊拉克原油产量的恢复以及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石油消费增速下降等因素,即使伊朗停止出售原油,世界石油市场依然能保证总供给水平不变。

 

  尽管如此,制裁仍会导致区域性的供给平衡变化,这会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从伊朗问题的价格传导路径上看,由于俄罗斯的乌拉尔牌(Urals)原油质量与伊朗原油类似,所以失去伊朗原油供应的部分南欧国家(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炼厂,便转向购买俄罗斯的原油,这造成乌拉尔原油的价格上涨。而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是向全欧洲出口,这种溢价也将体现在所有购买乌拉尔原油的欧洲炼厂的账面上。

 

  欧洲炼厂为了对冲风险,便会做多手中原油期货,那么主导欧洲油价的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就会看涨。同时,因为Brent价格是全球石油定价基准之一,其他地区的供需即使没有问题,价格也会受Brent价格波动的影响。

 

  当然,石油市场还关心另一个涉及到伊朗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油通道之一——霍尔木兹海峡的畅通与否。现在每天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原油量达到1700万桶,占世界原油海运量的35%。尽管周边国家已经建设了一些绕过该海峡的管道,但尚不足以完全避开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受到扰动的风险。

 

  所以如果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出现问题,将会至少有1000万桶/天的原油运输受到干扰,这种影响更为重大。所以在伊朗因为核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时,涉及海峡运输安全的信息也往往见诸报端。而在石油市场中,一种“恐慌”的情绪便会被顺势制造出来,“预期”就成为价格的指标,而投机商也会选择推动原油价格继续走高。目前的国际油价结构中有5~10美元/桶的伊朗溢价。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自从海湾战争之后,波斯湾的原油外运基本没有受到过实质性的干扰。

 

  伊朗国内的态度

 

  当前这一系列制裁与之前持续了30年的国际社会(主要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同,之前的制裁没有实质性影响到伊朗的原油出口和金融结算。但由于欧盟首次动用原油禁运手段,每天约90万桶的伊朗原油出口直接受损,同时,金融制裁也迫使亚洲国家减少了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在2012年之前,受益于高油价和原油出口的畅通,国际制裁对伊朗而言是可以缓冲的“慢性病”,而考虑到石油出口收入占到伊朗硬通货收入的80%、中央财政收入的50%,现在的原油禁运和金融制裁无异于掐住了伊朗的脖子,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伊朗货币对美元的大幅贬值。

 

  在美国政府批准对伊朗中央银行的制裁当天,伊朗货币里亚尔兑美元汇率一日内暴跌13%,跌至接近1美元兑换18000里亚尔。之后里亚尔依然不断贬值,伊朗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些举措,例如限制国内公民的出境外汇兑换额度来减少外汇的流失。

 

  但是这些举措成效不彰,到9月底,黑市的汇率已经达到了125000里亚尔,而10月初的一周内,一路贬到接近4万里亚尔,官方牌价只有12260里亚尔。伊朗政府不得不抓捕一些无照的外汇交易商,但这却触发了伊朗民众的示威游行,这也是2009年伊朗总统内贾德成功连任引发大规模骚乱之后的第一次街头示威。

 

  从笔者近期在伊朗境内走访的感受来看,伊朗城市各阶层对政府的施政水平的不满在货币大幅贬值之下越发严重。目前,伊朗的黑市汇率虽然已经维持在 1美元兑30000里亚尔左右,一些伊朗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进口,比如粮食、药品等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伊朗最富有的10%人口中,很多都在迪拜、欧洲等地有自己的资产,他们手中并不持有很多里亚尔,更多持有美元或者欧元,而最贫穷的20%人口基本依靠政府的福利和救济,手中的货币都很少,所以受货币贬值影响最大的是只能拿到里亚尔工资的广大中产阶级,他们的工资在200美元/月~1000美元/月之间,货币贬值让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出现明显下降。

 

  不过,笔者认为这些不满很难演变成“阿拉伯之春”那样的政权颠覆式“革命”。一方面,在2009年选举骚乱平息后,以拉夫桑贾尼为首的伊朗国内反对派元气大伤。在另一方面,伊朗的神权共和政治体制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政治正确,政治的角力集中于政权的高层内部而不是街头。

 

  但是,社会不满情绪的高涨对于今年6月份左右举行的总统选举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伊朗最高领袖挑选一个对外更加温和的总统,这对于缓和伊朗外部制裁压力,进而缓解内部经济和社会压力将有帮助。

 

  2013年的地缘政治泡沫

 

  考虑伊朗问题,就无法回避以色列。从2003年至今,以色列高级领导人不止一次表示计划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但无一例外的是,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都会紧接着表态压低以色列的调门。从中不难看出,在以色列的安全没有受到实质性(核)威胁的情况下,对伊朗进行政治和经济制裁依然是美国的首选。

 

  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和以色列不会通过军事手段敲打伊朗。事实上,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已经在2006年对以色列的战争中失去了活力,而 2012年11月份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显著削弱了哈马斯和伊朗的军事和经济联系,伊朗最重要的盟友叙利亚政府也在内战中处于守势(更长时间的拉锯状态可以更多地消耗伊朗的资金)。这些地缘战略攸关地区的挫折,既消耗了伊朗的资金,也压缩了伊朗(或者说什叶派)在中东的势力。

 

  那么伊朗与美欧的关系是否会因为地缘政治的挫折和制裁的危害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在2013年会变得较大,尤其是新一任伊朗总统上台后,在各方僵持不下的问题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积极的进展。届时,伊朗也将失去扮演石油价格中地缘政治泡沫的角色,石油价格会由此更加平稳。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完全肯定的结论。我们只知道针对伊朗的战争必然会刺激油价飙升,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的石油价格飙升,与经济繁荣时期的油价飙升影响并不一样。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国的油价成本传导路径是畅通的,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石油消费国的成本传导路径和支付能力都受到了制约,国家经济对于高油价的忍耐力下降,石油购买预算有着更严格的约束,此时的高油价进程就会对石油需求产生实质性的摧毁。

 

  可以确定的是,即使不考虑油价飙升对于正处在危机中的世界经济的其他负面影响,需求水平的下降也将无法支撑一个高油价,而在需求恢复的时间里,价格可能就要经历一个过山车,从危机出现时的高点一路矫枉过正到一个低价位。这种剧烈的波动,对于投机者来说是一个好机会,但对于尚处在危机之中挣扎的世界经济,其影响必然是雪上加霜。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