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2日,受昆明市政府委托,昆明市环保局、市环保联合会邀请,记者跟随由部分市民、网民、专家和媒体组成的19人考察团,再次赶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参观考察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炼油厂项目,并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钦州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北距南宁120公里,东距北海115公里,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2010年9月投产的中石油钦州炼油厂坐落在钦州港经济开发区,距离钦州市区28公里。
广西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尽管连日阴雨绵绵,最高气温仍达到30多摄氏度,闷热难当。广西首府南宁通往钦州的高等级公路沿线丘陵起伏,树林郁郁葱葱,道路两侧村庄林立,大小水塘星罗棋布。不经意间,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从林间、水面上扑腾而起,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可见一斑。
从钦州市区出发,穿过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江”的钦江,沿着宽阔笔直的钦江大道,考察团直奔28公里外的中石油钦州炼油厂。半个小时后,一片面积颇大的开阔地跃入眼帘。不远处在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很多密闭的罐体和弯弯曲曲的管道间,矗立着几根数十米高的烟囱,厂房周边种着各种高大的树木。“这就是中石油钦州炼油厂!”随行的广西国旅导游陈瀚峰说,他每月都带旅游团来钦州一两次,“著名的三娘湾景区附近的海区生活着中华白海豚,景区离钦州港不远。如果炼油项目有污染的话,可能就看不到对水质要求很高的白海豚了。”
顺着石油大道巡视一圈后,考察团被带到距离炼油厂仅一路之隔的一座山林前,山上高大的树木,绿荫如盖,满目苍翠。山顶上建有一个观景亭,可俯瞰炼油厂全景。
站在山上俯瞰,占地3000余亩的炼油厂一览无余,东边高耸的烟囱口看不到黑烟冒出,也闻不到异味;西边20多个巨大的柱型、球型罐体间不时升腾出淡淡的白烟,负责接待考察团的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安全副总监韩兰生解释,“那是减压蒸馏装置释放的水蒸气。”偌大的厂区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炼油厂在生产吗?”记者问。“在生产啊,一直在生产!过一会儿我还要带你们进到厂区参观。”韩兰生回答。
“现在的炼油厂与我年轻时工作过的工厂截然不同,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也闻不到难闻的气味。很直观的判断是,设备工艺先进,密闭性能良好。”考察团成员、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教授、注册环保工程师刘应隆感慨地说。
与炼油大型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厂区以南两三公里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就是钦州港居民的集中居住区。厂区以西7公里处,就是当地著名的红树林保护区。远远望去,保护区内山峦起伏,郁郁葱葱。
山脚处,69岁的当地村民张求星(音)在距离炼油厂不到一公里的路边开了一家小卖部。他告诉记者,“炼油厂投产两年多来,从没有闻到过异味。”韩兰生介绍,当地环保部门对厂区排放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同时在厂区周边水域设有18个海洋水质监测点,“如果有任何不达标排放,绝对逃不过环保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
远观炼油厂后,考察团径直来到炼油厂大门口。按照规定,除员工外,所有外来人员进厂前都要接受安全培训,并且不得携带相机、手机等进厂。厂方解释,炼油厂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是第一要务。鉴于考察团此行的目的,厂方会开放净水厂等处给考察团拍照摄像。
进行了一系列安全知识培训后,厂方为考察团播放了一个近10分钟的宣传片,通过声音、影像让大家了解该项目
2007年11月8日,中石油广西千万吨炼油项目在钦州开工建设;2010年9月8日,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1亿元,主要包括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3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220万吨/年连续重整、220万吨/年蜡油加氢裂化等10余套主体生产装置,以及公用工程、灌区、码头及码头库区、铁路专用线等配套工程。
该项目是广西迄今为止单项投资最大的项目,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无大型炼油厂的空白,有效拉动当地基础设施、交通物流、下游产业、社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每年还可向西南地区供应830万吨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体石油气等燃料,以及90万吨聚丙烯、芳烃等石化产品,大大缓解了西南地区成品油短缺局面。
宣传片显示,该项目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环保的全加氢工艺流程,生产的油品全部达到欧标准,70%达到欧标准;建立了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系统,并将污水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国家二级调高到国家一级,污水回用率达70%以上,清洁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